当农产品遇见文创,一切便不一样了

  用文化和创意手段去改造农业,农业会把生产、生活、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。在文化创意和农业产品融合方面,台湾是佼佼者,台湾的创意农场和个性农产品品牌,处处都折射出文创的影子。为什么说休闲农业无文创便无灵魂?因为文化是内涵,它代表了你的特质,是别人无法模仿和超越的。

 

  产业文创化,文创产业化,这是近年台湾地区着重倡导的产业融合模式。该模式打破了以往对各种产业的机械分割,提倡以创意为核心,形成产业联动,提升产业整合价值。

 

  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案例,但我觉得它极具代表性,所以,今天还是来讲一讲。

  「掌生谷粒」的理念,就是希望透过他们对台湾在地米的认识,传达出对台湾稻米的热爱和认识,然后帮助消费者了解米食、选择正确自己所喜爱的米。

  带有泥土和稻花芳香的设计,最终获得了包括 2010 年台湾文创精品金奖、2011 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 2011 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在内的诸多奖项。

  而现在绝大多数人,被掌生谷粒『设计金奖级』的包装和迷人的文字打动,程昀仪女士说掌生谷粒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功夫是用在行销上,因为:

  “我们卖的不是农产品,不是称斤论两,我们在讲华人的文化。象形文字是从记录农业、记录生活开始,米谷5000年的时间养活了黄种人,它有着厚厚的文化内涵,我们好好讲,可能一辈子都讲不完”。

 

  那么,文化创意如何融入传统农业,才能创造出别具一格、充满体验感的农业品牌?

 

  中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都可以为农产品营销所用。我们可以把农产品的文化分为五大类:产品文化、历史文化、饮食文化、民俗文化和区域文化。

 

  1农产品的产品文化

  农产品的产品文化指的是有关农产品的起源、发展过程的文献及故事,以及种养殖的经验传承、各种生产技术文献等。

  例如,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东汉安帝元初三年,“修理太原旧沟渠,灌溉官私田”,说明晋祠大米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;又如甘肃敦煌“李广杏”,相传种植于汉武帝元狩年间,由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伐大宛时,由新疆引种而来。这些文献或者故事是有关农产品起源的产品文化。

 

  2农产品的历史文化

  历史文化包括和农产品有关的传说、故事、名人与农产品的关系、史料以及诗词歌谣等。历史文化不和农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,但可以作为打造品牌的卖点之一。

  “金光灿灿黄又黄,个大味鲜甜又香,蜜橙果中第一个,沙田柚子桔中王”,这是广西沙田柚的一首民谣;万县糖水坝萝卜有关王母娘娘蟠桃宴的神话故事让糖水坝萝卜有“仙萝卜”的美誉;甘肃秦安长把梨治好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,让长把梨成为千年“贡品”。

 

  3农产品的饮食文化

  饮食文化指的是一种农产品的饮食调制的方法及类型、饮具、食器的种类,食物原料、菜谱、加工工艺,食用的环境及仪式等,以及记载这些的文献。

  “释之叟叟,蒸之浮浮”(《诗经•生民》)描述的就是古代蒸饭的方法;

  同样的“手抓羊肉”,在城里的餐馆和草原的篝火旁,是完全不同的饮食文化方式;等等。

  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与饮食习惯以及各地风味小吃,也许本地人早已习惯,但是面对中国整个市场时,可以作为产品的特色,来叙说本地的特色风情和特色故事。

 

  4农产品的民俗文化

  民俗文化包括直接间接与这种农产品相关的民俗文化,农产品产地的民俗文化也包括在内。

  民俗文化包括当地人的生产习俗、各种农事节庆、当地人的禁忌、各种生活习俗、以及自然崇拜等等。农产品的民俗文化,重点的是和农产品直接相关的民俗文化。

  例如北方民间的婚礼有一种“撒账”习俗,新婚夫妇入洞房前,由一名亲属长辈妇女手执盛满枣栗的盘子,边抓枣栗撒向床上,边唱《撒帐歌》:“一把栗子,一把枣,小的跟着大的跑”,用这种方法祝早生贵子,子孙满堂。

 

  5农产品的区域文化

  区域文化指的是除了以上四种农产品文化以外的,农产品所生产区域内的其他各种文化。

  根据和农产品相关程度可以分为三类,直接和农产品相关的区域农产品文化,间接和农产品相关的农业类文化(包括农业遗址、农业景观、农业文献、农业品牌、农业工程、农业技术等),以及和农产品没有关系的但是能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,例如名山大川、名人故里、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地等等。

  直接和农产品相关的区域农产品文化例如嵩山少林寺里的1000多年的银杏树,就是和银杏有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。

  间接和农产品相关的农业类文化例如云南的哈尼梯田,对于梯田产的特色米来说,就是直接相关的区域农产品文化,而对于哈尼别的农产品如核桃、板栗等来说,就是间接相关的农业类文化。

  相比于台湾文创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,内地通过利用文创来打造品牌例子还是非常的少。有想要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农友们,不妨可多解下台湾的思路。农产品的文化博大精深,我们只有理解了文化才能给农产品创造更多更广的价值。


咨询热线:010-58403322
传真:010-85868411
E-mail:lanshi9999@126.com
P.C100123